陸兆平博士

Dr. Miranda Siu Ping Luk

25/10/1947 – 22/11/2020

《陸兆平家人懇詞》

我們設立了這個紀念陸兆平的網站,表達哀思和懷念。訪客也可以在這,訴説您們的心情、回憶、與她交往的故事,這將會給予大家極大的安慰,撫平心中的愴痛。在此感謝賓客的來訪和留言。

We created a memorial to celebrate the life of Dr. Miranda Siu Ping Luk. Collecting your stories and memories here will offer us great comfort. Thank you for contributing to this lasting memorial.

Remembrance

《為了不可忘懷的記念》 謝啟榮

我約十六、七歲時,第一次見到陸兆平,便為她的風采所吸引。後來因緣巧合,與她共事了一段時間,最後走到一起來。那時,好比她在天上,我在地下,至今我仍不知道她為什麼選了我這個沒頭沒腦的傻子,也許在她身邊的人,我是比較「真」的吧。

1974年,與兆平一齊赴英就學。她在布理斯托,我在曼徹斯特,每周通電話一次,在較長的假期中才能見面。因為我的母親患病,便於1974年12月15日在布里斯托結婚,以了老人家們的心願。

1975年,兆平來到曼徹斯特大學讀教育碩士,一起住在有容納已婚學生的宿舍。

1976年,她在曼徹斯特一所公立中學任職數學科教師。

1977年,我們搬到蘇格蘭近格拉斯哥的一個小鎮。我在一間美國電腦公司工作,她在附近的一個小城任職數學科教師。住在小鎮,沒有什麼好花費,逐漸有了些積蓄。

1979年,我們搬回曼徹斯特。憑着一些積蓄,買了一間處於好區域裏的半獨立式小房子,女兒麗欣也在1981年出生了。

1982年11月,我們遷往加拿大的渥太華。1984年,我們搬家到較溫暖的溫哥華。抵步後還不到一個月,兒子禮軒便出生了。我們很喜愛溫哥華,但因為照顧兩個幼年子女頗為吃力,年老的外父和近親都在香港,便於1986年夏天遷回香港。我就任於香港大學,直至2010年退休。兆平在大學的教育學系當幼兒教育研究員,亦同時進修博士學位。數年後,她轉到耀中小學任副校長。

1993年,兆平受聘於教育司署,任職首席課程主任。

2002年,她受邀參與創立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真道書院。她在該校工作至退休。退休後仍然有參與學校的活動。

數年前,女兒和兒子先後結了婚。我們現在有一個近三歲半的外孫女,和一個近二歲的男孫。

以上都是簡單的流水賬,讓大家知道兆平的一些歷程。我們曾在不同的地方工作過。她常戲説:嫁了馬騮通山跑。

我們去到每個地方都很快地適應下來。她每次都要從頭做起,但皆能開創新局。真的辛苦了她。

兆平的性格堅強、樂觀。遇到挫折,不會退縮,想辦法解決。她會回望以吸取經驗教訓,但不會糾纏於泥沼中。”Don’t look back” 是她的口頭禪。

她待人熱忱、關愛,特別對學生尤其如此,更加有耐心引導。偶爾從她口中,得知某某學生給視為頑劣,但最後都能在鼓勵下成材。

她會盡量的使人快樂、高興。對一些不太友善的,也設法不會令對方太難受。有時,我會笑她是「外交家」,但她對人確是真誠實意的。

她辦事細心,一絲不苟,令人感到,若果她肯接辦一件事情,可以安心地視為已經辨妥了。

兆平幾近於「工作狂」。同一時間,做幾個項目,例如專業團體的義務工作。所以,她有很多雜物文件,家裏到處都是。2005年由大學宿舍搬出時,我幫她收拾和棄置雜物。我大吃一驚,她的工作量,我三世也做不來。

我和她有一個不説白的默契,她主外,我主內。兩人皆亡命工作,對家庭會不好。我選擇留守,主要是兩人的性格有所不同使然。如果兩人有完全一樣的性格,或會少了些生活情趣。

「侍衛官眼中無英雄」, 我是她的「侍衛官」,知道她的長短。間中也有些爭辯,但都是生活上的瑣碎事,無傷大雅。我們互相配合得很好。

以下數段是兆平於9月30日寫給子女的WhatsApp。相信那時,她已經知道時日不多了。文中有些是外引的説話,她是想告訴孩子們如何為人、處事。

    「給孩子们

    感謝大家親切的問候。

    舉頭千里,共賞明月,親意濃濃,體會更深:

    水的清澈, 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 而是在於懂得沉澱;
    心的通透, 不是因為没有雜念, 而是在於明白取捨。

    人生如賽場,上半場按理想、創意、學歷、業績、魄力等 — 比高低;
    下半場以血壓、血脂 、血糖、尿酸、膽固醇等 — 比下調。

    上半場年青有為,固本搏盡;下半場天人配合 ,培元努力!

    再煩也要想通,有理也要讓人,有權也要低調,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鍛鍊!

    珍惜身邊人,做好眼前事。要上下兼顧,人生賽事兩場都要贏。 幸福靠努力争取,就能天天都過得高興和健康。

    讓我們互勗共勉之!」

我們對子女,比較開放,以身作則為主,讓他們感受到,希望他們將來能夠自主地作出好的選擇。

她是一個很堅強的人。做了兩次大手術,腸癌、子宮瘤(此次肝癌可能由此而起)。一生中做了三次化療,但仍然能勇敢面對,笑對困境,如常工作、生活。

兆平很喜歡嘗試新的東西,尤愛旅遊。我們多年下來,已經去過不少地方。我們常談到,此生已經滿足了,沒有什麼牽掛。

曾與兆平談及我們的種種經歷。人誰無過,我們過去亦曾做壞了事,傷害了一些人,在此懇切地希望得到他們的原諒。

兆平的獨特性格,除了是先天的因素外,和她在一個快樂、融洽的家庭成長有重大的關係。她的爸爸和大哥對她影響至深。她自幼深受庭訓,憐憫、助人、樂觀、堅毅、守道、知足、嘗新、學而不倦,都是由此而來。但有一點她沒有全聽她爸爸説的。她爸爸因知其性格,常告誡説:世事認真成苦海。她對事就是認真,但她心中坦然豁朗,故此亦沒有成苦海。

與兆平生活多年,幾番風雨,互相扶持、體諒。一旦失了多年愛侶,心情黯然難過,但想到她能安然離去,亦覺寬慰。

真個是:

    午夜夢迴尋玉人
    深秋葉落見倩影

最後,這是兆平囑咐我交給衆親友們的告別書。

    《告別書》 · 陸兆平

    浮雲赤子意,
    落日故人情。
    瀟洒自兹去,
    天國再相迎。

到此記念網站的有心人,請寫下一些你們對陸兆平的想法。謝謝。

———————————
後記:

兆平於10月2日入院短留時,我寫了一段話給她。

“You have to get the idea that alone is not lonely. Alone is physical. Loneliness is a feeling in the heart. For all sorts of reasons, people sometimes can be alone (can be because of health or being forced to; physical isolation is a common tactic in suppressing people). As long as you can connect to others in your heart, you would feel less lonely. They can be historical figures, philosophers, artists, friends, relatives, … . 神遊於古今中外,天地宇宙之間。”

也給她送上了蘇軾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Guestbook

Please proceed to the Guestbook to leave a memory and condolence for all to see. Pictures are encouraged!

Photos